10年后,最有出息的孩子一定是这一种(下)
2019-06-24 10:05:26
Jack目前已经着手专利的申请,为投放市场做准备。他希望,世界上能尽早地多保有一位我们挚爱的家人,多保有一位叔叔、一位母亲,或者一位兄弟姐妹。在TED 演讲台上,他回顾发明的艰辛过程时说:“我要做的,就是证明给世界看!”任何事情,暴击在先,飞翔在后。开挂的人生,是勇气与无畏贏来的。 创新需要灵感,更要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。Jack 坚信科技的力量,依托编程的技术,倾注勇气和热情,全身投入,把原本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。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在互联网大会上说:“编程+实践,便可以创造万物”。北京王府学校的2019届毕业生罗宇康,就是一位学渣逆袭成为学霸的极客少年。一切的变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,因为爱玩游戏,罗宇康决定自己也编一款好玩的游戏。从此,他走上了编程之路。刚上初二,他便开始对音乐有了兴趣。于是买来电子键盘,参照网上的博客,自学乐理,用软件学习编曲,居然也有模有样。高一时,他为了捣鼓出适合自己背单词的程序,研发了一款APP——DEEPER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周上大受好评。高三的紧张学习之余,他还帮助学校的生态墙开发了一个自动灌溉系统,作为毕业礼物献给学校。很难相信,一个中学生,全部靠着自学,摸索完成了这么多的编程项目。在创造的过程中,他的数学、英语、物理等综合学科也得到知识拓展,学习不再是负担,而是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。今年,罗宇康收获了自己心仪的offer——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。谁能想到,这位阳光自信、对编程有着极致热情和兴趣的少年,也曾有过一段厌学时光和被老师否定的评价:学习经常不在状态,被老师责罚,无心完成堆积成山的作业,常常逃课......是编程,让他遇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,所有的兴趣和热情被点燃,让他重拾信心和对学习的热爱,人生轨迹也因此而不同。罗宇康的成长故事,也许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:为什么不给孩子多一些成长的空间呢?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,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。而且,随着探索的深入,常常能迸发出新的想法,找到新的思维方式。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,就是孩子最好的持续学习的动力。这就是编程教给孩子的,应对未来变革的重要技能。对于只懂日常基本电脑操作的很多家长来说,编程是高冷、复杂而神秘的代名词。其实,学习编程,就是学习人机对话的能力。是一种与计算机交流沟通的思维方式。而人与计算机沟通的能力,被称作“机商”,即计算机商数。所以,可以把编程看作是一门“外语”,它是通往人工智能时代的唯一语言。掌握编程技术的孩子,才能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作的主导者。编程教育的“飓风”,早已席卷全球。目前,全世界有超过24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必修内容。奥巴马曾指出:“编程应当与ABC字母表同时教学”。英国的教育大纲规定,5~16岁儿童必修编程课。欧洲多个国家,包括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,已经将编程纳入课程大纲。每个国家都希望将来能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占有一席之地。近年来,我们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发展编程教育的多项举措:2017年,国务院明确要求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。2018年,教育部提出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。2019年,教育部发布通知,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大面积试点。继去年多个省的高考数学试题首次出现编程题目之后;刚刚落下帷幕的高考,数学卷也再现编程题。(全国I卷理科数学第8题)(全国III卷理科数学第9题)我们对孩子进行编程教育,不是让他们在未来与机器竞争,而是为了实现“人机协同”。在《智识分子》这本书里,在说到人类如何才能战胜人工智能时指出:人类的优势在于,“像婴儿一样去学习”的能力。婴儿的探索能力与生俱来。编程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索过程。让孩子学会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种小问题,通过反复尝试,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。未来20年、30年,会编程的孩子,即使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,也能在成长路上,创造未来,做自己的主人!
查看更多